Friday, March 25, 2011

新楼打偏偏 142个千斤顶撑起纠偏

  

新楼打偏偏142个千斤顶撑起纠偏

  楼脚惊现千斤顶(网友供图)

新楼打偏偏142个千斤顶撑起纠偏

  发生偏斜的11号楼

  仁寿县一新建楼房偏斜超过规范标准1-5厘米,通过千斤顶“顶撑”纠偏两个月,专家称偏差已得到纠正

  眉山市仁寿县城体育馆附近某新开发楼盘内,11号楼因土层受力不均衡,楼房主体突然发生偏斜。开发商请来四川省建勘院专家,采用千斤顶支撑楼房长达两个月,目前,偏斜已得到有效控制,11号楼已完全安全。

  网友爆料仁寿县城惊现“楼顶顶”

  24日,有网友在大成网以《继“楼歪歪”、“楼倒倒”后,仁寿出现“楼顶顶”》为题发帖,通过7张数码照片,展现所见一幕:“楼顶顶”!

  从图片上看,最惹人关注的是,在这栋住宅楼房墙体地基上,每隔一定距离,会有一个红色千斤顶被安置在墙体内。

  网友发文称:“据说该楼盘要竣工的时候,发现大楼朝一方倾斜,这个时候中国人民的智慧就充分体现了,不晓得哪位想出了用千斤顶将楼盘顶平衡的做法……”

  可能是“楼主”未能明示楼房所在楼盘和位置,网友们还对该楼盘展开“人肉搜索”。根据“人肉”结果显示,该楼房位于仁寿县城体育场附近某新开发商品楼盘内。

  现场探访裸露千斤顶已覆盖

  昨天下午2点半,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该商品楼盘施工区。与此同时,仁寿县政府副县长骆三勇、仁寿县住建局负责人,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抵达楼盘现场后,立即对该楼盘出现的“楼顶顶”事件展开调查。

  华西都市报记者跟随骆三勇一行进入楼盘施工区。前行50米后,在一栋6层住宅楼前,

  骆三勇等停了下来。

  从言谈中,记者注意到,网帖曝光“楼顶顶”的楼房即这栋楼房。按照现场仁寿质监站工作人员提供的材料显示,这栋楼被称为11号楼。

  不过,记者还留意到,网帖图片上显示的、安置在墙体地基的红色千斤顶,均已消失。经仔细比对后发现,安置千斤顶区域已被水泥覆盖遮蔽。

  经现场调查,这栋楼房发生偏斜发现时间是去年11月20日,偏斜程度为垂直高度偏差超过规范标准1—5厘米。

  县住建局楼盘符合规划许可

  仁寿县住建局副局长辜文超说,他们在第一时间便得到楼房偏斜报告,并立即责令开发商给予妥善处置。去年11月25日,开发商委托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,对11号楼进行质量安全鉴定。

  去年12月25日,开发商与该院签订纠偏合同。从今年1月5日起,该院派出专家驻守该楼盘,开始实行纠偏工程。截至3月7日,即经过两个月的纠偏,楼房纠偏工程结束。“该项目按国家现行规定,办理了规划许可、施工许可等行政许可手续,施工过程中,各职能中介单位认真履职,不存在任何渎职问题。”辜文超表示。

  辜文超介绍,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纠偏,即纠偏工程施工完毕后,经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11号楼的检测,得出结论为:11号楼最大整体倾斜率为0.002,其值小于国家规范许可值0.004,地基基础安全符合规范设计要求。

  专家释疑千斤顶是在“顶撑”纠偏

  在楼盘施工现场,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到了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派驻专家柯技。

  “这不是‘楼顶顶’,这是网友的误读。千斤顶是用于楼房纠偏,这种做法是当前最科学的方法之一。”柯技说,该楼盘11号楼发生偏斜,原因系地质复杂多样,粘土层厚度不一,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。按照科学纠偏方案,通常采用两种方案,一是采用桩基托换,该楼房共布桩98根;二是顶撑纠偏,该楼房共布置千斤顶142个。

  经两个月时间的观察和监测,通过上述两种方案,发生偏斜的11号楼,地基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,偏差也得到完全纠正。“可以这样说,当前的11号楼,其建筑质量已完全符合国家标准,且安全可靠。”柯技表示,楼房偏斜现象在山区城市比较多见,该楼盘已是他成功处置的第四起案例了,而他所在的建科院,已成功处置类似案例上百起。

  仁寿县政府全县“大检”建筑项目安全

  昨日下午,就网友热议的“楼顶顶”事件,仁寿县政府召开专题紧急会议。会上,副县长骆三勇表示,通过网友误读的“楼顶顶”事件,全县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,加强建筑质量监管。接下来,有关部门要对全县所有建筑项目进行安全检查,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出现。

  文/图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