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rch 27, 2011

清明前 北京墓地频现“偷供族”

  基本特征

  1.穿着和常人无异

  2.手里拎不透明的袋子

  3.独身一人行动

  4.爱去偏僻区域

  5.每次不会多捡,多次返回

  6.为了做掩护,袋子里会事先准备水瓶或抹布

  北京近日迎来了首个清明扫墓高峰。记者在位于丰台区的一家大型墓园进行采访时发现,虽然有大批警察、保安、墓地工作人员分区值守,但仍然不能杜绝“偷供族”们偷拿供品的行为。

  他们大多只身一人带个袋子

  “不许捡了,赶紧走吧。”上午10点,一名工作人员的喊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,顺着他的喊话声,一名身穿红外套,背灰色不透明环保袋的中年妇女与记者擦肩而过。“这人是干吗的,您这么喊她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工作人员一脸无奈:“这个就是‘捡’供品的,我看她脸熟,赶紧喊喊她,提醒一下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征,只身一人带个袋子。

  情急下别人墓碑前认起亲人

  本以为有了工作人员的提醒,偷拿供品的“红外套”可以收手,没想到,记者在墓园中溜达时又看到了她的身影。发现记者正盯着她,马上选了一块墓碑,用早已准备好的抹布开始用力擦起了墓碑。记者干脆走过去想一问究竟。“大姐,擦墓碑呢!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,记者刚一开口问好,“红外套”就像点着了的爆竹,劈里啪啦地对记者嚷了起来,“你问我干吗?这是我妈。”

  年迈老者专盯冥币纸钱

  10点半,在墓园的主干道上,一位身穿黑衣、头戴鸭舌帽的年迈老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,他的手里只拿了一个红色的纸袋子。转悠了半天,老人掏出了一个蓝色的透明塑料袋,在一个墓碑前弯下了腰,把墓碑前供奉的几沓冥币装进了袋子,然后再装进不透明的纸袋子中,走出了这片区域。

  据了解,被偷的供品再次包装后转手就可以再次买卖。记者发现,价格较贵的苹果最受这些“偷供族”的青睐,而且可以二次销售的冥币也很抢手。(北京青年报)